关于防范“非法代理投诉”风险的提示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8日
近期,银行业金融领域“非法代理投诉”问题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防范相关风险,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健康稳定金融环境,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防范银行业金融领域“非法代理投诉”风险的公告》,提醒消费者正确认识“非法代理投诉”风险。
一、什么是“反催收联盟”
受突发疫情的影响,近两年有部分借款人收入受到影响导致还款压力加大,在监管政策要求和支持下,金融机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为部分借款人提供了延期还款、减免利息、不纳入征信失信记录等措施。市场上却出现了钻政策的空子并以非正常手段帮助债务人恶意躲避债务、延期还款、修复征信同时从中收取高额服务费和咨询费以牟利的组织,即“反催收联盟”。
“反催收联盟”利用互联网论坛、微信朋友圈、网购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等渠道招揽生意,打出“全额退保退息”等幌子,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捏造事实,向金融监管、信访等部门投诉,阻止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开展有效沟通,并以缠访闹访等手段施压,以达到其收取高额代理手续费、截留套取资金、唆使消费者转购非法理财产品或参与非法集资等目的。
二、正确认识“非法代理投诉”风险
部分机构或个人假冒权威专家、专业律师等,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个人信息,并支付高额服务费,通过捏造事实,阻止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开展有效沟通,缠访闹诉等方式,进行虚假投诉,或者提供统一投诉模板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向监管部门进行恶意投诉举报。
“非法代理投诉”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银行正常经营秩序,挤占消费者合理反映诉求的金融资源,背后隐藏虚假广告宣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无证照经营、黑恶势力恐吓威胁等违法犯罪活动。消费者应充分认识“非法代理投诉”的风险隐患及社会危害,谨防信息泄露、财产受损、征信污点、遭遇诈骗,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等风险。
三、切实依法理性维权
消费者应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信参与“非法代理投诉”,尤其应拒绝参与编造理由、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非法行为。应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直接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信访部门等公布的官方渠道反映诉求,或通过正规金融纠纷调解机构调解、法律诉讼等方式合法合理维权。
广大消费者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拒绝“非法代理投诉”等行为,提高自我?;ひ馐?,保障个人资金安全,通过正规渠道正确了解金融产品及相关知识,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